探索科幻之美,共悟人文情怀——语文组时溪执教《带上她的眼睛》课堂通讯
作者: 教务处 | 发布时间: 2025/5/23 14:27:31 | 102次浏览
5月21日,时溪老师以刘慈欣的科幻短篇《带上她的眼睛》为课题,开展了一堂以学生为主体、思维碰撞为核心的语文课。课堂通过分组探究与汇报展示的形式,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,感受科幻文学的魅力,课堂气氛活跃,学生参与热情高涨。
任务驱动,自主探究
课程围绕“品析精神,读写结合”展开,学生分小组从四个活动中自主选题:有的聚焦“悬念伏笔之妙”,梳理文中伏笔与照应的精妙设计;有的探讨“科学精神之美”,分析“我”与“小姑娘”的人物形象;有的挖掘“科幻创意之奇”,畅谈地心探索与传感眼镜的奇幻设定;还有的关联“科幻与现实的融通”,思考小说对人性、牺牲与温情的现实映照。任务指令清晰明确,学生通过自主阅读、合作讨论,逐步完成思维进阶。
汇报展示,思维激荡
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,学生仪态大方、表达流畅。例如,在“悬念伏笔”环节,学生以“失重的铅笔”“热如地狱”等细节为例,层层推理,揭开“地心被困”的真相;在“科学精神”讨论中,学生结合小姑娘的悲壮坚守与“我”的情感变化,诠释了奉献与人性之光。台下同学认真倾听、积极补充,既有对科幻创意的惊叹,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思。
以生为本,素养落地
本节课中,时老师作为引导者,深入小组点拨思路;学生则通过“自读、自思、自得”,提升了文本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。课堂尾声,学生联系刘慈欣“朗读者”访谈中的宇宙观,进一步感悟科幻文学“连接星空与人心”的深刻内涵。
这堂课不仅展现了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,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悟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交融。正如课后学生感言:“原来科幻不是冷冰冰的想象,它藏着对现实最温暖的注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