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!
网站首页>教学管理>>阅览文章
“传承雷锋精神,绽放“梨花”之美”——陈景桐老师开设语文公开课《驿路梨花》

作者: 教务处 | 发布时间: 2025/5/9 17:53:53 | 38次浏览

 5月9日,南京市滨江新城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,陈景桐老师在七(三)班成功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《驿路梨花》公开课,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深度的语文学习之旅。

    image.png  

课堂伊始,陈景桐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引入,引导学生们关注第四单元的学习要求,进而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,涵盖熟悉略读方法、辩论茅屋主人、练习批注心得等多个维度,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。

在讲解过程中,陈老师巧妙引导学生略读课文,梳理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与小茅屋的故事,如“我”和老余深山投宿见茅屋、瑶族老人扛来大米赠茅屋等。通过层层设问,探讨“谁是茅屋的主人”这一话题,让学生们理解了解放军建造茅屋背后作者设置悬念、制造误会的写作手法,体会到这种写法使文章内容丰富、波澜起伏。

辩论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,学生们各抒己见,认为解放军、梨花姑娘、哈尼小姑娘、瑶族老人以及“我”和老余都是茅屋的主人,因为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。这一讨论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奉献精神的内涵。

   image.png

在分析含有梨花、梨树的句子时,学生们积极参与分类和解读。从直接描写梨花的句子中,感受到老余发现梨树林时的惊喜;通过环境描写的句子,体会到梨树林的幽深静谧。而写人的梨花句子,则让学生们领悟到“相由心生”的道理,以及文章以“驿路梨花处处开”结尾的妙处,明白这句诗一语双关,不仅描绘了梨花之美,更烘托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

陈老师还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实际,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“梨花精神”,学生们踊跃发言,分享帮助同学解答难题等事例。最后,陈老师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带到社会中,让“驿路梨花处处开,雷锋精神代代传”。

   image.png

此次公开课,陈景桐老师以巧妙的教学设计、生动的教学方法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文章蕴含的精神内涵,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境界,也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乐于助人、无私奉献的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