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植物奥秘,解密花开有声——张学蓉老师开设《植物的繁殖》生物学公开课
作者: 张学蓉 | 发布时间: 2025/5/6 14:47:03 | 32次浏览
2025年4月27日上午第四节课,我校生物组张学蓉老师在七(6)班开设题为《植物的繁殖》(第一课时)校内公开课。课堂上张老师以“植物的花结构”为主题,课程以新课标为导向,通过问题引导、实践观察与小组合作,带领学生深入探索植物开花的奥秘,展现了“做中学”的教学理念,获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。
课堂伊始,张老师以“开花”的视频导入,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了解植物开花过程。学生积极回应,指出开花是“花瓣展开的现象”,在层层追问中,学生逐步理解植物开花的本质——通过“传粉、受精”完成“繁衍后代”的使命,并系统梳理了植物有性生殖的全过程。
课程核心环节聚焦“花的结构”。教师以桔梗为观察对象,现场演示解剖步骤,指导学生遵循“由表及里”的观察顺序,依次拆解花萼、花瓣、雄蕊和雌蕊,并通过子房横切面观察胚珠结构。学生分组实践,自主选择月季、桔梗百合等花卉进行解剖,填写观察记录表并分享成果。活动中,学生不仅发现不同花卉结构的共性,更通过实物观察直观理解雄蕊(花药、花丝)与雌蕊(柱头、花柱、子房)的生殖功能。教师适时引入“两性花”与“单性花”概念,为后续课程埋下伏笔。
在“再识花”环节,教师借助结构模式图,引导学生系统总结花的六大基本结构(花柄、花托、花萼、花冠、雄蕊、雌蕊),并围绕“花的核心结构”展开辩论。学生结合观察结果,一致认同雌蕊与雄蕊是“最重要的生殖结构”。课程尾声,张老师布置课外实践任务——观察蔬菜从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,鼓励学生通过长期记录深化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。
这堂公开课不仅是一节生动的生物课,更是一次科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。学生在观察、讨论与实践中,既感受到自然之美,也领悟到生命延续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