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!
网站首页>教学管理>>竞赛辅导>>阅览文章
喜报:我校张学蓉等多名老师在区微课竞赛中获特等奖

作者: 校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2025/3/28 14:13:49 | 259次浏览

近日,江宁区第九届中小学教师微课比赛评比结果正式揭晓,我校教师团队表现亮眼,共斩获2项特等奖,1项一等奖,4项二等奖!其中,张学蓉吴文波两位老师获特等奖,徐可老师获一等奖,刘雨菲、陈瑄华、薛莲、吴灵素四位老师获二等奖,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队伍在跨学科教学与信息化融合中的卓越实力。

image.png

本次微课比赛主题是“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”,特等奖作品深耕学科特色,创新教学形式。吴文波老师的《生活方式与体育健康》系列微课,聚焦初中生健康素养培养,运用情景剧模拟、数据可视化图表等创新形式,系统讲解传染病预防、合理膳食等理论知识,打造“寓教于乐”的体育健康教育新模式。张学蓉老师的《中国字·中国印》系列微课,以篆刻艺术为载体,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合,通过动态演示和互动问答,生动诠释汉字美学与历史底蕴,获评“设计精巧、文化浸润性强”的高度评价。

一等奖作品技术赋能,精准聚焦。徐可老师《“文”海拾贝,AI解虚“辞”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,聚焦文言文虚词解析,通过AI互动与情境化设计,创新文言文教学形式,助力学生突破学习难点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8140935.png

二等奖作品多维突破,彰显学科融合。刘雨菲老师的地理微课《亚洲的自然环境》,通过3D地形建模与气候动态模拟,直观呈现地理要素关联性;薛莲老师的美术微课《文化传承》,以非遗技艺数字化复刻为亮点,引导学生感悟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;吴灵素老师的音乐微课《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之旅》,融合地域民歌、历史影像与虚拟场景,构建沉浸式艺术课堂。陈瑄华老师的微课《追求美好人生》以“轻量化”微课承载“厚重”育人使命,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“入脑入心”的突破。

我校将始终坚持“技术赋能课堂”理念,依托“青蓝工程”师徒结对等平台,推动教师探索AI、VR等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,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