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教下乡暖冬日 携手前行促成长——初中语文学科来我校送教研讨
作者: 校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2024/12/19 16:32:00 | 149次浏览
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、引领、辐射作用,助力名师工作室有效开展工作,促进乡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,2024年12月16日下午,江宁区潘森云名师工作室、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来我校开展了“立足课堂依标教学,发挥想象生长思维”主题的初中语文学科培训活动。
下午第一节课,南京市滨江新城学校陈景桐老师在七(4)班开设《蚊子和狮子》。陈老师以学生读过的寓言故事导入,让学生对寓言的特征有了初步的领略。在课堂上,陈老师精心设计了讲故事、析形象、明寓意、创故事等多个活动以及一系列的问题情境,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且有效的培养,引导学生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视察、思考与探索。最后,陈老师由这篇文章走向了《伊索寓言》整本书的阅读,鼓励学生课后翻开这本书,去探寻一个个小故事背后的深刻哲理,从而开启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学之旅。整节课环环相扣,既能紧扣课文的知识点,又引领学生跨越思想的边界,从不同维度深入思考与探索,让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绚烂绽放。
下午第二节课,在七(2)班一场别开生面的“送教下乡”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。本次课程采用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,旨在交流教学成果,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课堂上,来自竹山中学的陈红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“穿越进古代寓言”的互动环节,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。陈老师深入浅出,紧扣新课标语文教学标准,用温和的笑容,积极的鼓励带动学生们积极参与,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,课堂气氛活跃。无论是基础的文言文字词翻译,还是与中考热门考点对接的朗读设计,还是交流讨论和哪位古人交友,都无不彰显了课堂设计的巧思和创新。不仅让学生目不转睛,也让听课老师们如沐春风化雨。在活动的最后阶段,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,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。将“杞人”带到21世纪的活动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奇思妙想,让学生回味无穷。课后,学生们纷纷表示,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,更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。
下午第三节课,是竹山中学刘璐老师带来的寓言故事《穿井得一人》在七(5)班上演,她首先借“闻”的象形义切入,激活学生兴趣,在“闻而问者”环节,以话剧社创作切入,分析故事脉络,突出宋君作用及寓言突转特点。闻而传者环节通过脚本创作探究谣言产生原因。闻而思者环节进一步反思事件。小结引用名言强调慎行察传,鼓励做闻而思者。作业为续写改编,板书呈现“闻”与“传”“问”“道”“思”关系。学生在课堂小组演读中热情高涨,无论是疏通文意还是分析故事脉络,都积极交流、各抒己见,展现出强烈的合作意识与学习能力,课堂气氛严肃又热烈,学生思维在刘老师的引导下活跃且高效,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,流畅又富有深度,精彩至极!
各位老师上课结束之后齐聚第二会议室,中国民盟盟员、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竹山中学的梅玲老师做了《寓言的解读策略》的一场讲座。梅老师指出,在寓言教学中,教师可以尝试探索道德解读法、多元解读法、现代反思学习法等一系列创新教学路径,借此助力学生逐步实现从单纯的寓意解读迈向寓意解读策略的构建,从基础的寓言理解深入到寓言解码的层面,从对寓言的直接学习过渡至批判性学习的高阶思维模式,从而达成寓言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双向提升,赋予寓言教学更为丰富的教育内涵与深远价值。在讲座结束后,师生之间还进行了心得交流。老师们互相交流分享了他们教学的心得,通过这次活动,城乡老师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,教学相长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。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教学活动,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。